按照一岁才一个月十岁才两三岁这个长法,姜似锦现在怎么着也得五六十了,按古代人的寿命来说寿终正寝很正常。
“知道又怎样?”李大恨恨道,“我们带着公主逃出来的时候,二十年了她还没再长过。一开始我以为是店家谋财害命,但仵作和大夫验了又验,一点东西都没查出来。我们这才想着是不是公主的岁数到了。原本我们也没想怎么着,是这些人眼里的贪婪才让我想出了这招请君入瓮。”
苏真真对这个可太感兴趣了,“我能不能问一下?你是怎么做到让这十一个人一下子全死了?用毒吗?”
李大转身从棺材旁边挖出一小节手指大小的竹筒。
“你猜的没错,就是用毒。这东西能散发出一股味道,也是赶巧今天风大他们又一心挖坟,待的久了自然毒发而亡。”
恨生这时候提出了疑问,“那为什么我们站在这里这么久一点事都没有?”
李大的神色有些隐晦,还是李大媳妇看了他一眼才将那竹筒打开。
竹筒里只有一撮头发。
苏真真突然脑洞大开,“这该不会是姜似锦的头发吧?”
李大媳妇点了点头,“没错,公主的头发有毒。”
此言一出,别说恨生觉得难以理解,连白老头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。
李大媳妇知道会是这种表情,也没急着解释,而是定定地看着恨生。
“有些事情,如果你知道了,你就需要肩负起相应的责任。如此一来,你还愿意知道吗?”
“何必说这么多?”李大的语气说不上好,“就冲他这张脸,该他的迟早逃不掉。”
白老头拉住恨生的手,“孩子,遵从你的内心,爹还能护着你。”
明眼人都知道李大夫妇话里话外的意思,就连之前的徐华哪怕嘴上说着让恨生心里不要有负担,可却私底下接济,更是养了一支私兵让徐老太太担惊受怕。
硬刀子和软刀子,总归是要让恨生承认自己的身份,肩负起复国重任。
只有白老头,哪怕手受伤了还是让恨生先回家自己砍柴,操劳二十年养着别人的血脉依旧让恨生遵从自己的内心。
如果说其他人或多或少有一点私心,但在白老头眼里,恨生只是他的孩子。
苏真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感觉眼睛有点酸酸的,真是的,明明气氛不怎么样,偏偏有人搞煽情这一出。
“别墨迹了,知道什么全说了,本来我们也是要去京城查一些东西。”
恨生接着苏真真的话说道,“你们不必有所顾虑,属于我的责任,我一丝一毫都不会逃避。”
李大夫妇见此相互对视了一眼,随后由李大媳妇说起那些陈年往事。
姜似锦的异常被人发觉之后,正巧各地水灾旱灾不断,各地流言四起,说姜氏父子德不配位,所以降下天罚。
而末帝姜意淳并没有理会这些流言,反而请旨亲自去全国救灾。
光是救灾,姜家皇朝几百年的底蕴就砸出去了一半。
先帝重用世家,可姜意淳即位后却从寒门提拔人才,就连皇后也是娶的平民女子,更是虚设后宫,还要让百姓们都有书可读。
本就先有一个姜似锦,姜意淳只有一个皇后还迟迟没有子嗣,导致朝堂人心浮荡。
偏偏这个时候在一场宫宴上姜似锦的头发不小心掉到一位贵女碗中,导致那位贵女被毒死了。
满朝哗然,纷纷指责姜似锦是个妖怪,更有甚者以此攻讦姜意淳,说他是什么邪魔转世,不然为何要枉顾祖制启用寒门?姜似锦就是他的女儿,邪魔生出一个妖怪很合理,所以皇后多年未孕,就是因为邪魔没那么容易生孩子。
听到这里的时候,苏真真有一个疑问,“所以姜似锦的头发真的有毒吗?”
李大媳妇点点头,“当时太医验过了,公主的头发确实有毒,后来经过多次对比试验,只要对公主心生恶意的人沾染到她的头发就会中毒而死。”
苏真真就纳闷了,“这样来说姜似锦很危险啊,而且不少人会心生惶恐,谁知道会不会心里冒出来对她的恶意然后沾染到头发死了?姜意淳一定要死保这个妹妹吗?”
事实上,确实如此。
姜似锦的头发有毒,可也就毒死了小时候虐待欺凌过她的几个官家小姐。这些人不忿姜似锦一个农户女生的却能被天下供养,自己乃世家贵女却入宫无门,所以在宫宴上相遇的时候都毫不犹豫地释放恶意。
当时京城流言满天,姜意淳还是怀柔政策,不曾动用兵戈,以至于别有用心之人浑水摸鱼。
说到这里的时候,李大媳妇嘲讽一笑,“你们绝对想不到这个别有用心之人是谁。”
苏真真做出了大胆的猜测,“该不会是姜意淳最信任的人吧?”
“没错!就是他!”李大媳妇情绪变得激动起来,“那人不过是游手好闲的混子,全赖长了一张好脸有一门好亲。”
李大媳妇看着恨生,“你可知道那人是谁?”
恨生没由来的心中一紧,哑着嗓子问道,“这人是谁?”
“他就是皇后的哥哥,你的舅舅!”
宋安邦原先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大家都叫他宋大郎,直到某天他一个出了五服的堂妹做了皇后,外人才开始注意到他。
或者说是背后的浑水将他推到了人前,毕竟皇后父母早逝,只能拿一些穷远亲戚做文章。
宋大郎有自己的抱负,胆子也大,来到京城后直接到皇宫前叫门,说自己是皇帝的舅兄。
姜意淳不仅没有怪罪,反而将人接到了宫里,只说了一句“光有胆子可做不了朕的舅兄”。
姜意淳安排夫子给宋大郎上课,也是从这时候起,宋大郎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。
宋安邦,他要做一个造福百姓的人。
曾有一段时间姜意淳为姜似锦的终身担忧,宋安邦便许诺照顾姜似锦一辈子。
直到天灾四起,蛮族又来趁火打劫,各地起义军不断,姜家皇朝顷刻间便要毁于一旦。
宋安邦亲手将这个王朝推向了灭亡,里应外合给叛军打开了京城的大门。